一、 行业调研与自我评估
1. 市场分析:
区域消费习惯: 了解目标区域的白酒消费偏好(浓香/酱香/清香)、价格带(高端/中端/低端)、品牌认知度。
竞争格局: 调查本地已有经销商、畅销品牌、空白市场机会。
趋势判断: 关注健康白酒、光瓶酒、酱酒热等趋势变化。
2. 自身资源评估:
资金实力: 代理需投入保证金、首批货款、仓储物流、团队工资、市场推广费(一般启动资金需数十万至数百万)。
渠道能力: 是否有现成的餐饮、商超、烟酒店、团购资源?是否需要新建渠道?
团队经验: 是否具备酒类销售、仓储管理、市场开拓团队?
二、 选择合作品牌与产品
1. 品牌类型选择:
一线名酒(茅台/五粮液/泸州老窖等): 门槛高(资金+资源),利润薄但周转快。
区域强势品牌(如古井贡/汾酒/西凤等): 需代理权竞争,需深耕本地市场。
新兴品牌或小众酒厂: 门槛低,利润空间大,但需承担市场教育风险。
2. 关键考察点:
厂商政策: 代理权区域保护、返利支持、市场费用补贴(广告、促销品)、退换货条款。
产品竞争力: 品质、包装、价格体系、差异化卖点。
厂家信誉: 避免“贴牌酒”厂商或频繁更换代理商的品牌。
三、 洽谈合作与签订合同
1. 联系厂家/上级代理:

通过官网招商电话、糖酒会(如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)、行业中介获取合作信息。
直接拜访酒厂或大区经理表达代理意向。
2. 合同核心条款:
代理范围: 独家区域?渠道限定(如只做餐饮渠道)?
进货任务: 年度/季度销量指标及对应的返利阶梯。
价格体系: 出厂价、批发价、零售指导价(防止窜货乱价)。
保证金: 防止窜货的押金(数万至百万不等),合同结束需退还。
市场支持: 明确广告、品鉴会、促销员等费用的承担比例。
特别注意: 合同需由律师审核,避免模糊条款和隐性成本!
四、 启动运营关键步骤
1. 公司注册与资质办理:
注册贸易公司,办理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(含酒类销售)。
部分省份需额外申请《酒类流通许可证》。
2. 仓储与物流:
租赁恒温仓库(白酒怕高温),购买仓储保险。
建立配送车队或合作第三方物流,确保及时供货。
3. 渠道开发与管理:
传统渠道: 烟酒店铺货(陈列费谈判)、商超进场(条码费)、餐饮终端(开瓶费奖励)。
团购渠道: 开发企业客户、单位、婚宴用酒。
新兴渠道: 社区团购、直播带货(需授权)、酒类垂直电商(如1919)。
4. 团队搭建:
招聘销售、配送、财务人员,制定激励政策(如销售提成+单品奖励)。
5. 市场推广:
线下: 品鉴会、节日促销、店招广告、核心终端氛围布置。
线上: 本地生活号推广、社群运营、KOC(关键意见消费者)赠酒测评。
五、 常见风险与对策
| 风险类型 | 应对策略 |
|-|--|
| 库存积压 | 控制进货节奏,与厂商协商换货政策;拓展分销渠道消化库存。 |
| 窜货乱价 | 严格执行区域保护,利用防窜码追踪货源;对违规经销商罚款。 |
| 资金链断裂 | 预留3-6月运营资金;与下游客户缩短账期;争取厂家授信。 |
| 品牌口碑危机 | 代理前核查厂商质检报告;出现质量问题立即下架并追溯厂家责任。 |
六、 成功关键因素
选品精准: 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才是好产品。
渠道深耕: 维护核心终端关系比广撒网更重要。
动销能力: 帮助下游卖货(如促销活动)才能持续回款。
数据化管理: 用进销存系统监控库存周转率、单品利润率、客户贡献度。
白酒代理的本质是“资金+渠道+服务” 的生意。起步阶段建议代理中档区域性品牌降低风险,先深耕本地人脉资源打开团购市场,再逐步拓展渠道网络。 若资金有限,可尝试成为二批商(从一级代理拿货分销),积累经验后再争取直接代理权。持续关注行业政策(如消费税改革)和消费趋势变化,灵活调整策略方能长久立足。